防水性是指織物具有的能夠阻止一定壓力下的液態水從織物外部滲透到織物內部的能力,包括阻礙液態水透過和潤濕織物兩方面的性能。織物防水性能的表征方式主要有抗靜水壓、沾水(噴淋)和淋雨測試。
靜水壓(Water Proof,簡寫WP)測試
耐靜水壓是防水透濕織物的重要指標之一。它是指水通過織物時所遇到的阻力,用于表征織物抵抗被水滲透的程度。在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織物的一側承受持續上升的水壓,直到織物背面滲出規定數量的水滴為止,此時測得的水的壓力值即為靜水壓。該方法所測得的結果,不僅與織物防水性有關,而且與織物本身的性質有關。織物能承受的靜水壓越大,防水性或抗滲漏性越好。
國內外常用的靜水壓檢測標準如下:
標準類別 |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中國國家標準 |
GB/T 4744-2013 |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靜水壓法 |
中國行業標準 |
FZ/T 01004-2008 |
涂層織物 抗滲水性的測定 |
美國紡織化學家與染色家協會標準 |
AATCC 127-2014 |
拒水性:靜水壓試驗法 |
國際標準 |
ISO 811:1981 |
紡織織物 抗滲水性的測定 靜水壓試驗 |
日本工業標準 |
JIS L 1092:2009 |
紡織品防水性能測試方法 |
其中中國國家標準GB/T 4744-2013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靜水壓法》中對防水性能的評價標準如下:
表1 抗靜水壓等級和防水性能的評價
抗靜水壓等級 |
靜水壓值P/kPa |
防水性能評價 |
0級 |
P<4 |
抗靜水壓性能差 |
1級 |
4≤P<13 |
具有抗靜水壓性能 |
2級 |
13≤P<20 |
具有抗靜水壓性能 |
3級 |
20≤P<35 |
具有較好的抗靜水壓性能 |
4級 |
35≤P<50 |
具有較好的抗靜水壓性能 |
5級 |
50≤P |
具有優異的抗靜水壓性能 |
注:不同水壓上升速率測得的靜水壓值。表1的防水性能評價是基于水壓上升速率6.0 kPa/min得出。 |
沾水(噴淋)測試
沾水等級可用于表征織物表面抵抗被水潤濕的程度。沾水測試是在一定條件下,水從一定的高度和角度向待測織物(緊繃狀)連續滴水或噴水,噴淋停止后,織物正面朝下呈水平狀輕輕敲打,然后通過觀察試樣表面的水漬狀態,測定織物沾水性能。
國內外常用的沾水(噴淋)檢測標準如下:
標準類別 |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中國國家標準 |
GB/T 4745-2012 |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沾水法 |
美國紡織化學家與染色家協會標準 |
AATCC 22-2014 |
防水性:噴淋試驗 |
國際標準 |
ISO 4920:2012 |
紡織織物 表面抗濕性測定 沾水試驗 |
日本工業標準 |
JIS L 1092:2009 |
紡織品防水性能測試方法 |
其中中國國家標準GB/T 4745-2012 《紡織品 防水性能的檢測和評價 沾水法》中對防水性能的評價標準如表2所示:
表2 沾水等級描述及防水性能評價
沾水等級 |
沾水現象描述 |
防水性能評價 |
0級 |
整個試樣表面完全潤濕 |
不具有抗沾濕性能 |
1級 |
受淋表面完全潤濕 |
不具有抗沾濕性能 |
1-2級 |
試樣表面超出噴淋點處潤濕,潤濕面積超出受淋表面一半 |
抗沾濕性能差 |
2級 |
試樣表面超出噴淋點處潤濕,潤濕面積約為受淋表面一半 |
抗沾濕性能差 |
2-3級 |
試樣表面超出噴淋點處潤濕,潤濕面積少于受淋表面一半 |
抗沾濕性能較差 |
3級 |
試樣表面噴淋點處潤濕 |
具有抗沾濕性能 |
3-4級 |
試樣表面等于或少于半數的噴淋點處潤濕 |
具有較好的抗沾濕性能 |
4級 |
試樣表面有零星的噴淋點處潤濕 |
具有很好的抗沾濕性能 |
4-5級 |
試樣表面沒有潤濕,有少量水珠 |
具有優異的抗沾濕性能 |
5級 |
試樣表面沒有水珠或潤濕 |
具有優異的抗沾濕性能 |
注:該標準中規定的等級與ISO等級及AATCC圖片等級關系如下:
GB 0=ISO 0-AATCC 0 GB 1=ISO 1-AATCC 50 GB 2=ISO 2-AATCC 70
GB 3=ISO 3-AATCC 80 GB 4=ISO 4-AATCC 90 GB 5=ISO 5-AATCC 100
淋雨測試
淋雨試驗用于表征織物抵抗被水潤濕和滲透的性能,特別適用于防水性能較強的織物,因為它是測試織物抵抗一定沖擊強度噴淋水的滲透性的方法。其原理是在測試樣背面附上吸水紙(已稱重),然后在規定條件下用水淋一定時間,測試結束后再次稱量吸水紙,兩次重量差就是樣品的透水量。
國內外常用的淋雨檢測標準如下:
標準類別 |
標準號 |
標準名稱 |
中國國家標準 |
GB/T 14577-1993 |
織物拒水性測定 邦迪斯門淋雨法 |
中國國家標準 |
GB/T 23321-2009 |
紡織品 防水性 水平噴射淋雨試驗 |
中國行業標準 |
FZ/T 01038-1994 |
紡織品 防水性能淋雨滲透性試驗方法 |
美國紡織化學家與染色家協會標準 |
AATCC 35-2013 |
防水性 淋雨測試 |
國際標準 |
ISO 9865:1991 |
織物拒水性的測定 邦迪門斯淋雨試驗 |
國際標準 |
ISO 22958:2005 |
紡織品 防水性 水平噴射淋雨試驗 |
日本工業標準 |
JIS L 1092:2009 |
紡織品防水性能測試方法 |
除了以上三種常用測試方法外,另一種較為常見的方法是參照AATCC 193-2012 《對水溶液的抵抗性 抗水/醇溶液測試》。該標準是用水與異丙醇以不同的體積比例混合,建立標準液體系,如表3所示。將測試樣放在白色吸水紙上,先用最低級別的測試液即拒水級別為1的測試液開始測試,每間隔一定距離取幾滴測試液滴在試樣上,滴管頭不能接觸到織物,觀察大約10s內的潤濕情況。若不潤濕,則取高一級別測試液進行試驗,直到某級的測試液滴下10s內有明顯潤濕為止,取最后不潤濕的最后一個級別為試樣的拒水級別。
表3 AATCC 193-2012拒水測試液標準體系
拒水等級 |
水:異丙醇(V:V) |
表面張力(mN/m) |
0級 |
無(未通過1級試驗) |
/ |
1級 |
98:2 |
59.0 |
2級 |
95:5 |
50.0 |
3級 |
90:10 |
42.0 |
4級 |
80:20 |
33.0 |
5級 |
70:30 |
27.5 |
6級 |
60:40 |
25.4 |
7級 |
50:50 |
24.5 |
8級 |
40:60 |
24.0 |
(責任編輯:作者)